第(2/3)页 “川水溶溶筑阿房” “面北临望” 一个女人穿着华贵的服饰,戴着象征着皇帝冕旒,突然出现。 “青龙九天直上” “唯我长生,叹人间苍茫” 那个女人被从中间移到了右侧。 “挥剑破云,战八方” 再被移到左侧。 “山河万寿,无疆” 女人往前伸出右手,左手按剑,睥睨天下。 “此生为王,长城万里,数千秋过往” 镜头拉近。 “六合涤荡,复土开疆” 镜头再拉远。 “万世流芳” ……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,苏媚一开口,唱出的竟然会是这样的曲子吧。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,或许是没有代入感的,毕竟,他们哪懂得秦始皇,但好听么,这自然是好听的,虽然对歌中所颂的这个人,很多人并不认识,便是看过《三国》,都很难说能从一行字,便读懂一个人,便把自己给读感动,这些明显都是不可能的。 但这一首《生而为王》,无疑是为接下来的《大风起兮》,起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铺垫的作用。 而《大风起兮》,又无疑,再把效果反馈到前面来。 《生而为王》结束后,接下来又上来了一个姐姐,接替苏媚,唱了一首《大风起兮》,相较于前面的《生而为王》,这首《大风起兮》便更容易让人理解了。 如果说前面的《生而为王》只是为了称颂一个人,而这个人,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是没有代入感的。 那么,《大风起兮》,称颂的便是一个时代,而这个时代,却是大家读完以后,都会向往的。 “我挂剑雕鞍” “踏故里河川” “唱一曲大风起兮,将猛士召唤” “我敛衽再拜” “肃整衣冠” “泱泱我族,授名为「汉」” 前面六句,以‘我’,也就是刘邦为主角的自语为开篇,最后以「汉」为结尾,让人眼前仿佛瞬间出现了一个本身并不存在,但是不知为何,却仿佛又就在眼前的强盛时代。果然,到了下一句便谈到了这个强盛的时代: “盛世,当用狼烟开场” 这个强盛的时代,是从狼烟开始的。 “天下,醒于斩白蛇的剑光” 而天下,是从斩白蛇开始。 “帝国,就以铁血许我未央” 就用铁和血,护我大汉帝国万年不尽。 “留待身后枭雄,鏖战四方” 这说的是后世子孙,尤其是汉武帝。 第(2/3)页